谜踪之国丨初代古滇国王是谁?这些诗都指向他!
探秘古滇国秘史之前
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僻字
便于更好地阅读
读音:[qiāo]
部首:足
释义:同“跷”。
读音:[dào]
部首:糸
释义: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读音:[cuàn]
部首:火
释义:1.烧火煮饭。2.灶。3.姓。
读音:[pú]
部首:氵
释义:1.濮水,古水名,今河南濮阳从濮水得名。2.姓。
庄
蹻
王
滇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现代·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根据《史记》《汉书》等史书记载,战国晚期,楚人庄蹻率领部队来到云南滇池地区,后因秦国的军队阻断了归途,庄蹻就留下来,改变服饰,遵照当地习俗,成为了一代滇王。这是今日的晋宁街头还矗立着的庄蹻立像——这位楚国的将军真的来到了滇池地区吗?他曾经是一代滇王吗?
昆明市晋宁区庄蹻雕像
战国时期滇中地区青铜文化的快速发展,能否归功于庄蹻,目前尚不可知。南朝《爨龙颜碑》记载“辉耀西岳,霸王郢楚。子文铭德于春秋,班朗绍踪于季叶。”自称是楚国令尹子文的后代;清代檀萃《诏史补》也记载“滇濮之蛮,皆熊堪之后。”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昆明二纛街的铜器铺中,就有农民挖到的青铜器在贩卖,造型罕见而纹饰精美,可惜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些青铜器也大多流失海外,日本、法国、瑞典、英国等均有收藏。直到1954年,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晋宁石寨山调研时发现了青铜器出土的线索,1955年开始了对石寨山的第一次试探性发掘,1956年第二次发掘中,“滇王之印”横空出世,证明了司马迁笔下“滇国”的真实存在。
大英博物馆藏部分云南青铜器
汉
征
西
南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
——唐·杜甫 《秋兴八首·之七》
秦开“五尺道”“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的直接统治。汉代西南夷的地位因汉、匈奴之战而变得更加重要。
元狩元年(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归来,向汉武帝报告:“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南夷,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在汉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适时投降,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得授“滇王之印”,复长其民。
汉武帝画像
滇王模拟画像
《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碑
1784年,日本九州福冈县的甚兵卫掘土时发现了“汉倭奴国王”金印。该印四面边长2.3厘米,高2.2厘米,蛇钮,重108克,阴刻五字篆书。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此印就是东汉光武帝所赐,现被当作“国宝”珍藏于福冈市美术馆。
日本汉倭奴国王印
1956年石寨山6号墓的发掘中,《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滇王之印”横空出世。该印四面边长2.4厘米,高2.7厘米,金质,蟠蛇钮,重90克,阴刻篆文“滇王之印”四字。滇王金印的出土恰似一声钟鸣,唤醒了沉睡两千多年的古滇国。
滇王之印
Gold seal of Dian King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高2.7厘米 边长2.4厘米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遗址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印为金质,蛇钮,蛇背鳞纹明显,印钮与印身为分铸后再焊接在一起,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4个字。《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王朝赐滇王王印,使其继续统领滇民。金印正是这一史实的明证。根据汉代印信制度,诸侯王印无蛇钮之制,传世的四夷王侯(即外臣王)及邑长之类的印章有作蛇钮者,但为数极少。可见西汉时滇王的身份比较特殊,与一般内臣诸侯王和外臣四夷王均有所不同。
另外,汉代诸侯王印及文职官印,其印文都是铸成的,只有部分军职官印才有凿文者,那是因为急于封拜之用。滇王金印乃凿制而非铸文,疑为西汉王朝仓促间制成此印,用于封赐降汉之滇王。金印的发现对确定晋宁石寨山墓地的性质、时代,以及墓主身份等,是十分关键的实物资料。
石寨山6号墓发掘现场
迷踪之国
——云南古滇国青铜文化展
正在展出
端午佳节欢迎来深博看展哦~
展览时间:2022年5月18日至2022年9月18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6号)第7-9号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16:00
▇ 往期推荐 ▇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
获取相关信息